当前位置:主页 > 中文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 >
12 20-05

汶川地震12周年思考:数据中心重要设备隔震的必要性(隔震平台、IT设备隔震、服务器隔震)

发布时间:2024-03-15 10:14:32阅读次数:

 
 

汶川地震12周年 缅怀同胞 尊重生命

 
 

12年倏忽而逝,2008年“5·12”汶川8.0级特大地震的伤痛却永志难忘。在那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中,传来了多少哀戚的悲歌,又谱写了多少豪气的壮曲。回顾汶川地震,我们感慨,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如此渺小又堪称伟大。回望自身,身处数据中心行业,是否仍有忧思未落到实处?

 

 
 

全球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

 
 
 

 

我们常用“占世界7%的土地,养活了世界上22%的人口”来形容中国;却很少有人知道,这块仅占世界7%的土地承受了全球33%的大陆强震。

20世纪以来,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,死难者多达55万人之多,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%。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则造成了69227人死亡,直接经济损失为8452.15亿元,无形资产损失无法估量。

 
 
 
 
 

毁坏通信设备 造成信息孤岛

 
 
 

 

 
 

汶川地震造成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,汶川、理县、北川、黑水等7个县对外通信完全中断,成为中国地图上的7个信息孤岛。

直至5月18日,通过连续奋战抢修,才对外通信恢复。此时,距离地震发生已147个小时。相比72小时的救灾黄金时间,“147”这个数字显得相当沉重!

 
 

汶川地震造成成都某机场塔台精密设备损坏,空管系统瘫痪,机场被逼关闭17小时,损失极大,后果严重。对救灾、物资转移,人力调配造成巨大影响。

 
 

汶川地震造成成都移动通信一度瘫痪,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发言人表示,约2300个基站受影响。

 

震后,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汶川地震给通信行业造成的损失:四川、甘肃、陕西省内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11个,累计受灾移动基站29064个,直接经济损失已近30亿元

汶川地震还造成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一度受影响。当时成都是我国正崛起的软件外包与半导体工业中心,英特尔、中芯国际等公司也在成都建立了工厂。有消息称,由于地震,成都各大半导体厂商被迫停产。而距离汶川2000公里外的无锡Hynix DRAM FAB,尽管半导体工厂全都有基本抗震处理,几乎没有震感,但是精密的设备却无比精确的感知到了,大量的设备宕机报警,大量的硅片报废,损失严重。

这,不都是现在数据中心建设所担心的一些问题吗?

 
 
 

 

 
 

数据中心重要设备防震的重要性

 
 
 

 

没想到通信系统、重要精密设备防震的重要性最终以在汶川地震中以“如此悲壮”的形式证明。12年来,我国从传输手段、传输速度到基础设施建设、安全保证能力,正在大步推动着这条“生命传输线”的发展。

其中以数据中心重要设备的隔震(例如通信系统精密设备的隔震)需求最为迫切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,如5G、工业互联网、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计,以数据中心、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力基础设施等,而全面切实的保护“数据信息安全”的工作是重中之重。

地震给数据中心会带来断电、断信号、线缆损坏、机房、服务器倒塌、数据丢失等诸多问题。设备损坏等有形的损失可以弥补,而宝贵的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则无法估量。

 
 
 

 

 
 

数据中心重要设备抗震现状

 
 
 

 

根据我国GB/T51369-2019《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》规定,在通信系统中自立式设备应与地面锚固。这显然还处于“硬性抗震”的阶段。但地震来临,往往会造成机柜服务器倒塌倾覆或大范围位移,导致线路破坏,设备损坏,数据丢失。这是我国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中设备抗震的一个问题,需正视并施以对策防范。

现阶段,国外很多领域(通信、银行、核电站、军事、高校、医疗、机场、高铁、地铁、云计算、电视广播、互联网公司、应急指挥中心等)的数据中心重要设备防震已应用了先进的“隔震技术”,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。未来的工作,任重而道远。可喜的是,国内很多数据中心已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
 
 
 

 

 
 

解决方案:柔性隔震

 
 
 

 

通过加强应用新的抗震技术,可以减少或避免数据中心重要设备因地震的损坏程度。盛年科技有限公司其专利的“NPY隔震平台”是弹性调谐的正交变曲轨道结构,由安装2个平行平台之间的滑轮与可调谐轨道组成的隔震系统。其隔震效果不受承载重量变化影响,不受承载物的偏心影响,安装方便,免维护,且经受住了罕遇级地震的考验。

NPY隔震平台已通过国家重点试验室验证,输入汶川地震波模拟振动台实验结果表明:机柜服务器安装隔震装置后,地震动响应可降低80~90%。其先进性、安全性、有效性得到验证。

 
 
 

 

 
 

必由之路:韧性城市

 
 
 

 

随着科学的发展,“数据”已然是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的血液,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。2020年初,国家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设,这包括了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。同时,抗震事业也由个体建筑物的抗震上升到城市抗震——“韧性城市”,要求当灾害事件发生时,能及时感知、快速应对、迅速恢复、保持城市基本正常运行。因此,不断的地应用创新的抗震科技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对于整个社会来说,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地震未发生的时候。防震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居安思危,需要枕戈待旦,需要做好「养兵千日」的准备。

 

作者简介

 
 

李亚军,盛年科技有限公司隔震事业部总经理。曾参与编写多项国家标准及数据中心、文物、核电等领域减隔震设计及施工工作。

专家观点

郭利群

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
GB/T51369-2019《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》与GB 50981-2014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都是要求刚性连接,其对机电设备在震时不脱落、不伤人是有积极意义的,但对于数据中心而言,由于基本属于无人区域,那么IT设备的隔震就尤为重要了,一个是避免设备损坏的财产损失,另一个是尽早恢复生产。文中所提隔震技术对运维人员不啻是一个福音。

杨威

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

数据中心强调的系统容错性和不间断运行,更多关注的是机电设备的配置与防护措施。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,传统建筑更多的考虑如何建筑不倒塌、人员如何顺利疏散,对数据中心内部IT设备的持续运行关注的相对较少。IT机柜内部具有隔震和抗震能力是现阶段数据中心发展面临的新需求。设置一套机柜隔震系统,可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,机柜内重要IT设备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震动强度,保证震时IT设备不受影响。

 
 

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分会成立于1994年,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数据中心行业机构。欢迎行业同仁关注。



来源: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分会
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apc91-jP_ooiFKDpxOO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