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中文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 >
23 20-04

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!大战略拓宽抗震新视野

发布时间:2024-03-15 10:14:28阅读次数:

官宣: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
 
2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

 

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、深圳市、珠海市、佛山市、惠州市、东莞市、中山市、江门市、肇庆市,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、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,是继美国纽约湾区、旧金山湾区、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。
 
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,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.6万平方公里,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,GDP规模约1.5万亿美元,年航空客运流量超1亿人次……指标毫不逊色于旧金山、纽约、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,前景无限!
 
抗震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
 
粤港澳大湾区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,从抗震减灾事业的角度,也不啻一幅宏阔的蓝图。 
 
去年6月6日,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、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莅临盛年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时说,在2017年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,若粤港澳大湾区遇上大地震造成停产一天,每天的损失将会高达300亿元人民币,所以,咱们震不起,城市震不起!


 
           

周院士是我国隔震、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,是中国抗震的权威,被誉为现代“张衡”。
 
泰斗之言,震聋发聩。
 
事实上,周福霖院士团队担纲的港珠澳大桥桥梁部分的抗震、隔震与减震设计,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抗震工程样板。该团队采用世界最先进、最新技术,使港珠澳大桥的抗震安全性大幅提高,从抗7度跃升至抗9度;同时造价有所降低,大桥桥墩下面的桩基数量减少了约20%。
 
港珠澳大桥的抗震设计世界领先,从另外的角度想见,专家大咖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并非远离地震灾害的世外桃源。抗震防震,须臾不可懈怠。
 
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,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,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,具备相对优越的工程地质条件。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附近海域,自1970年以来记录到2级以上的地震有20次,最大的地震是1991年的2月24日发生的3.5级地震。
 
地震活动相对较弱,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完全放松警惕。实际上,广东沿海仍是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。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划分上,粤港澳大湾区多数城市处于6-7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而GB50981-2014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规定了,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备,必须进行抗震设计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由此可以设想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建设的全面推进,抗震减灾行业将迎重大新机遇。
 
抗震行业,弄潮正当时
 
伟人故里,和美之城,中山,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。在这片创新繁盛的热土上,盛年科技正枝繁叶茂。
 
周福霖院士在考察盛年科技时指出,我们(抗震行业)现在所做的工作,是要保障城市功能性不能中断,这包括了建筑、设备、管线、管廊等都要保持完好。当城市遇到地震时要做到:第一基本不坏,第二快速恢复。盛年科技应抓住时机,做好做大,为国家作出贡献。


 

近年来,盛年科技也不负重望:行业内首个建设系统性展示抗震领域新技术的研发科普馆,建设首个韧性城市抗震技术院士工作站,首个提出建立全系统抗震救灾技术的战略定位,首个提出以城市抗震为目标,致力于引领和推动抗震大产业发展,“让城市成为地震时最安全的家”……   
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大潮起珠江,弄潮正当时。
 
肩负国家发展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风生水起,抗震减灾事业势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。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网中心,超算中心,银行、交通、医疗、教育、军事等数据中心,博物馆,核电站,重点科研实验室,桥梁,铁路轨道建设,城市综合管廊,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机电设备及管线建设项目等等,或都将成为抗震减灾的主战场。
 
未来已来,就在眼前;远方不远,就在脚下。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!
 
盛年科技,智慧抗震领航者!